本報記者 戴安妮 陳 晨 封雪寒
經過一段蜿蜒山路,記者一行來到四川東北部的大巴山深處。青山蔥蔥,綠水環繞,一座橙黃色的橋梁架于東河之上,兩條明黃色的天然氣輸氣管線從中穿過。這裡是西南水能分公司采氣二廠所管轄的東河跨越管線,也是元壩氣田天然氣集輸管道的重要一段。
元壩氣田是世界首個埋深超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氣田東西跨度50公裡,南北跨度20公裡,35口高含硫天然氣生産井散落其間。西南水能分公司建成集輸系統,通過近140公裡的管線,每天将超千萬立方米的天然氣輸送至淨化公司脫硫處理後,再輸入川氣東送管線,保障上千家企業和2億多居民的生産、生活用氣。
高含硫氣田生産中,采輸安全是重中之重。西南水氣分公司圍繞140公裡的管線制定管控措施,形成囊括地面、地下、空中的立體化集輸管道管理體系,全力确保氣田管道集輸安全受控。
“管線就是生命線。特别是冬季保供時期,這140公裡管線的安全運行事關重大,一刻都不敢放松。”采氣二廠副廠長梁中紅介紹。管道貫穿阆中市、蒼溪縣兩地老觀鄉、浙水鄉等8個鄉鎮,其間還穿越7條隧道、11座橋梁,沿線居民多、地況複雜。為确保管道安全,西南水氣分公司對管道壓力進行實時監測,設置紅外、激光等氣體探測器,一旦監測到異常,集輸系統就會自動關斷,使管道始終處于可控狀态。
管線的所有數據都在元壩氣田的集中控制室裡進行實時展示。目前,西南水能分公司已建成以集中監控室為樞紐的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可以實現管線、集輸站的一體化智能監控、智能診斷和安全風險及時預警,讓智能技術更好地服務企業安全生産運行。
埋在地下的集輸管線,看不見、摸不着,如何及時探測異常并傳回數據?梁中紅頗為自豪地說:“元壩氣田引入光纖洩漏監測技術,實現了管道洩漏、機械挖掘、人工作業等擾動的精确探測,這方面我們在國内算是領先。”另一方面,針對高含硫氣體對管道的腐蝕風險,該氣田定期開展管道緩蝕劑塗膜作業,确保氣田管道腐蝕速率整體受控。
西南水氣分公司還織密地面安全網。一方面,他們持續開展地質災害評價,定期評價管道沿線地質災害風險等級,落實管控措施。另一方面,他們設立元壩、老觀、白鶴3個地域區塊,采氣工、巡線工等工作人員就近工作、靠前服務巡線維保,同時大力推行無人機巡檢工作,提高巡檢覆蓋率和應急處置效率。
為提高工作效率,元壩氣田努力推進企地共管,在8個鄉鎮選聘90餘名安全協管人員,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管線周邊異常信息聯絡通報機制。建成應急疏散廣播系統,覆蓋管道沿線兩萬餘戶居民,确保緊急情況下人員及時撤離。
“我們剛剛爬上來的泥濘小路,是我們管道巡護人員日常巡檢時蹚出來的。”采氣二廠黨委副書記袁先勇指着東河跨越管道向記者介紹道,“我們還建立了黨員領導幹部片區安全承包責任制。作為負責人之一,我也會定期到這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