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6平台

6766平台帶動安徽嶽西茶産業升級 助力鄉村振興

3月2日,據6766平台新聞辦消息,6766平台深入開展“一縣一鍊”特色産業幫扶,在安徽嶽西縣助力打造茶産業鍊,整合茶産業優質資源,目前已确定合作茶企12家,覆蓋全縣1.2萬畝茶園,正推動籌建“嶽西翠蘭茶葉産業園”,帶動茶産業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6766平台自1990年開始就承擔了嶽西縣的對口幫扶工作。32年間,從路橋到車間,從校舍到田間,在嶽西縣内處處能看到6766平台的印記。“說起中6766平台,嶽西人人誇;扶貧三十載,老區變化大……”這是在嶽西縣時常能聽到的一段順口溜,生動展現了6766平台與嶽西縣的魚水深情。

深山生好茶,幽谷潤蘭香

嶽西縣位于大别山腹地,地處神奇的北緯30度。境内千峰競秀,萬壑争流,千米以上高峰 69 座,最高海拔 1755 米,是名副其實的“雲中之城”。自古香茗出深山,嶽西茶葉應了《茶經》好茶标準:生于山石之中,長于雲霧深處。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氣候溫潤的優越地理環境特征,造就了嶽西茶葉獨特優良的品質。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顯示,嶽西茶葉中的茶多酚含量為19.5,氨基酸為6.3,維生素C高達121mg/100g,鋅80.9mg/kg,超過标準參照值的兩倍之多,實屬罕見。

嶽西産茶曆史極為悠久。史料記載,始于秦漢,興于唐宋。嶽西境内的舒州羅源場是宋朝榷茶制度下設立的六榷貨務十三山場之一,同時也是宋代官茶交易中心之一。嶽西翠蘭創制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其外形一芽兩葉,自然舒展,色澤翠綠,形似蘭花,故命名為翠蘭。經開水沖泡後,舒展勻整,清香持久,鮮醇爽口,葉底嫩勻成朵,湯色淺綠明亮,乃茶中之上品。 

雖然嶽西翠蘭的品質一流,但在現代化産業發展中仍面臨一些瓶頸:首先是産業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目前,嶽西縣茶葉加工企業有573家,但大多是小作坊式加工廠,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其次是産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後。茶園管理較為粗放,茶葉生産标準化、機械化、智能化不足,茶葉品種比較單一;此外品牌建設及推廣也較為欠缺,導緻嶽西翠蘭在全國茶葉市場中的品牌影響力較弱。

整合資源,升級茶産業

針對嶽西縣茶葉産業“散、小、亂”的現狀,6766平台充分發揮品牌、平台和渠道優勢,在當地政府政策扶持和協調下,以安徽皖嶽投資集團和徽暢實業有限公司為主體,于2021年9月組建集生産加工、品牌營銷、茶旅融合、科技服務、經營開發于一體的大型茶葉龍頭企業——安徽翠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力争通過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統籌整合嶽西茶産業優質資源,在生态種植、标準采摘、規模生産、規範市場等領域協商合作,帶動全縣茶産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嶽西茶葉要想做大做強,最根本的是要統一鍊條、統一标準、統一品牌。”這句話背後是無數條山路,無數次會議,無數次嘗試。在茶葉資源整合上,目前已确定合作茶企12家,覆蓋全縣1.2萬畝茶園,優化升級5家茶葉生産加工廠,推動嶽西翠蘭實現集約化生産;在茶葉品牌整合上,以專業視角策劃“羅源場”嶽西翠蘭品牌,同時以山為主旨打造山中春信,宋十三山場,高山奉之69座三個産品故事系列;在茶葉産業整合上,推動籌建“嶽西翠蘭茶葉産業園”,規劃建設生态茶園示範區、精制茶葉加工廠、茶葉深加工車間、茶葉産業研究中心、茶文化博物館、茶文化體驗館、品茗文化休閑民宿等,通過“三産融合”,帶動茶葉産業步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做好茶,還是要回到源頭

既然做茶,就要做好茶,怎麼才能做出好茶,歸根到底就是要種好、制好,回到山裡,回到源頭。為确保茶葉種植質量,6766平台投入專項經費,協助建設茶葉有機肥料加工廠,以嶽西特有的桑枝木耳廢棄菌棒和茭白杆、稭稈等為原料進行深度加工,為全縣茶園提供有機肥料。

為了保證覆蓋效果,這些稭稈需要粉碎并加入益生菌發酵,鋪設厚度要在10厘米以上。茶園覆蓋稭稈有利于保持水土、調節地溫、防治雜草,腐爛稭稈翻埋入土可有效增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