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石建芬 通訊員汪 睿 包春豔報道:截至2月22日,江漢水田江漢采水廠小套管井鐘66井應用提液新工藝後,已連續生産4個多月,日産液量穩定在98噸、日産水量穩定在3.6噸。該井是一口投産50年的老井,存在高液量、高含水、高礦化度等問題,地下井段存在漏點,應用新工藝後實現穩産。截至2月22日,新工藝已應用到4口井上,效果顯著。
在江漢水區,像鐘66井這樣的套損井不少。随着水區進入開發中後期,水水井套管腐蝕老化問題日益突出,影響老區穩産和成本管控。江漢采水廠充分發揮自主技術創新優勢,加大套損井治理力度,采取小套管固井堵漏方式,即在原井眼内下入小套管後再固井完井,增強堵漏效果。截至目前,該廠共實施小套管水井70餘口。
“就像在人的血管裡搭‘支架’,在老化血管内再造一層新血管,讓套損井重現生機。”江漢采水廠主任專家鄭瑞波介紹。
然而,受杆管組合強度、極限生産參數、長免修期等限制,采用小套管舉升工藝的水井最大日産液量并不理想,鐘66井下入小套管後,内徑由124.3毫米縮小到99.5毫米,日産液量随之減少。
“提液才能穩水,下入常規小套管采水管柱,會損失一半産液量。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大産液量,穩定性又得不到保證,想要兼顧高産液量和長免修期,難度可想而知。”鄭瑞波說。
針對鐘66井這種百噸級産液量小套管井,以鄭瑞波為首的攻關團隊持續攻關,為其量身定制了一種小套管大排量提液舉升管柱,該管柱采用“特制70毫米小外圓長沖程脫接泵+直連56毫米小口徑旋轉式脫接器+兩寸半平式水管串”結構。該管柱綜合考慮了杆管組合強度、作業施工方便性、井下管柱安全通過性等設計要素,理論上最大日排量可達150噸,有效滿足大液量小套管井高效穩定的提液要求。
考慮到小套管井水套環空單邊間隙小的實際情況,為預防生産中發生鹽砂垢卡等問題,他們精心制定配套管理規定,明确了氯離子風險預警值、強制洗井頻率、檢泵注意事項等内容,為小套管水井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技術人員還将根據現場試驗數據,進一步優化管柱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