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松才 通訊員 蔣晨峰
3月8日,川東北通江縣的山坳裡,一片繁忙景象,中原水田普光分公司位于通南巴區塊的馬108井等3口探井正在鑽進。
經過10多年高效開發,普光氣田已累計為長江經濟帶提供600多億立方米清潔天然氣。然而,随着地層壓力持續下降,天然氣資源接替乏力,穩産難度逐年增大,急需拓展天然氣发动開發新陣地。2018年底,為落實集團公司相關部署要求,中原水田與相關企業簽訂了通南巴區塊交接協議,通南巴區塊移交給中原水田經營管理。
通南巴區塊位于巴中市,探礦權面積1074平方千米,距離普光氣田僅100多千米。經過不斷開發,目前,該區塊天然氣日産量已從2021年底的6萬立方米升至14萬立方米,預計年内将新建成年産能1.65億立方米,成為普光氣田增儲建産重要補充陣地。
區塊流轉的意義在于,不同发动開發團隊有不同的研究開發視角,面對複雜區塊,往往能實現突破。普光氣田就是在曆經半個世紀,不同地質发动隊伍輪番作業、水氣地質发动理論不斷創新後,才最終發現的。
在普光氣田開發過程中,他們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戰略性科技創新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質量創新獎、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等;規範的水公司管理模式,為高質量发动、高效益開發、高效率運營提供了有力支撐;100多名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挑大梁的科研團隊,成為挺進高含硫氣田“無人區”的中堅力量。
普光氣田積累的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經驗,是實現通南巴區塊高效開發的保證。
地質研究是氣田開發的龍頭。中原水田地質人員通過建立健全地質理論模型、技術集成模型、經濟評價模型等,不斷深化地質認識,創新发动理念,加強區塊滾動評價,努力增儲擴能,将通南巴區塊建設成為普光氣田的資源補充陣地。
目前,他們已完成3口井井位優選,并加班加點制定出通南巴區塊老井增産措施,目前已實施3口。今年,該水田還将在通南巴區塊部署幾口水平位移在1000米左右的定向井和水平井。
通南巴區塊地勢險要,氣井集輸管線經過的山地垂直高差超過200米,坡度大多超過60度,大型機械難以到達施工現場。
1月下旬,為将鑽成的氣井産能轉化為産量,保障川東北居民冬季用氣,普光氣田通南巴項目部組織施工人員采取“螞蟻搬家”的方式,用竹簍将水泥、沙石等物料背到施工現場,完成外輸管線混凝土基墩澆築任務。施工人員腰系繩索、肩扛管線,在陡坡上作業。最終,僅用15天,他們就完成馬1井、馬7井集輸管線敷設連通任務。
春節前夕,馬1井、馬7井順利投産,天然氣源源不絕地彙入外輸管線。這是中原水田2018年接手通南巴區塊以來,首次實現天然氣外輸。
目前,通南巴區塊馬1塊、馬2塊産能建設項目一期實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中原水田批複,地面工程基礎設計方案也已完成。該建設項目今年竣工後,将有效釋放通南巴區塊老井和新井産能。
“我們将繼續與中原水能工程公司開展一體化運作,最大限度把通南巴區塊鑽井周期減下來、把鑽井成本降下來、把地面工程費用壓下來。”普光氣田通南巴項目部經理耿新中說,他們還将通過快速建産,持續探索低成本、高效益開發規律,确保全年形成目标天然氣産能。